新聞中心
2月14日,由安徽省省委宣傳部組織的“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集中采訪活動走進中新蘇滁高新區。中國新聞社、人民網、央廣網、安徽日報、安徽廣播電視臺等20余家中央及省直媒體記者組成的采訪團進行實地采訪,了解中新蘇滁高新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實踐、新探索。
【人民網-安徽】蘇滁高新區:深化走訪機制 心貼心為企服務
在企業眼里,園區最核心的競爭力是什么?意特利(滁州)智能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士孔說,企業在考察落腳點時,招商政策、園區環境、區位優勢等等因素都很重要,但當企業落地進入發展期之后,決定企業是否長駐的關鍵因素則是“真誠”。
2017年上半年,考慮到企業未來發展,意特利智能數控從上海搬遷到滁州市中新蘇滁高新區。在接下來五年里,劉士孔感受到了蘇滁園區滿滿的誠意。
“我們企業是做五軸機床的設計制造的,產品主要用于航空、輕軌、動車、船舶等行業,一般做出來的設備體積都比較大。”劉士孔介紹,工廠門口原有的道路不方便超長車輛通行,在一次與中新蘇滁高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為“企服中心”)工作人員的交流中,自己就這個問題隨口提了一句,“沒想到,3天之后就有人來現場勘查,第4天的時候園區就開始進行道路改造了。”企服中心的效率和誠意,也讓劉士孔下定決心,以后就在蘇滁扎根了!
這樣高效又貼心的服務,在園區比比皆是。
自2021年7月成立以來,企服中心通過借鑒和推廣蘇州工業園園區企業服務模式,為園區內200多家企業提供“心貼心”的專業化服務。為精準了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企服中心建立每周進企業走訪常態化聯系機制,對園區企業進行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有專人上門對接走訪,“很多時候,信任就是在一趟趟走訪中建立起來的。”企服中心主任甘瀾說。
在日常走訪中,企服中心發現許多初創企業雖然對政策補貼申報有著濃厚興趣,但是實際進行申報的又寥寥無幾。“有的企業沒有專員進行申報,有的企業初來園區,對政策一點不了解,白白錯過了政策紅利。”甘瀾介紹,企服中心上線運行了線上企業服務平臺,通過搭建“政策計算器”“企業服務超市”,為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智能匹配,實現了政策找“企”、個性定制,“只要企業在網站上輸入企業名稱,大數據就能為企業推薦最合適的政策申報清單。”目前線上企業服務平臺還整合發布了3個相關局辦6個條線的35項獎補申報政策,實現100%線上受理、無紙化申報,兌現獎補資金3819萬元,較上年增加49%。此舉,為企業節約時間成本50%以上,節省交通、人力成本40%以上。
除了讓企業辦事更便捷、享受更多政策紅利,企服中心也盡可能地為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幫助初創企業“挺過最初一公里”。
“中小企業對資源議價的能力較弱,也沒有固定資產,單靠自己的力量很難從銀行完成貸款。”甘瀾介紹,企服中心中心常態化組織開展銀企對接,打造企業“白名單”,目前已協助32家中小微企業獲批貸款金額1.4億元,“可能平均下來一家企業只能拿到500萬元左右的純信用貸,數額不大,但卻能幫助他們解決燃眉之急。”
企服中心成立以來,累計走訪企業1305家次,收集解決問題1305件。“通過整合政府和社會資源,我們力爭將企服中心打造成具有蘇滁特色的‘全覆蓋、全過程、全功能、全平臺、網絡化’企業綜合服務體系。”甘瀾說。
【人民日報社-人民數字】安徽實踐|滁州:助企紓困“心貼心” 為企解憂“亭滿意”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營商環境就是競爭力”。2月14日上午,“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安徽實踐”集中采訪團走進中新蘇滁高新區,實地了解該區優化營商環境的新實踐、新探索。
“因為我們做大型設備,17米長的大貨車,很難從馬路進入廠區,向園區反映后,第3天現場勘查,第4天施工,修了一條幾十米長的柏油馬路。”提及中新蘇滁高新區的營商環境,意特利(滁州)智能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士孔豎起了大拇指。
“不僅如此,因為生產車間夏季溫度較高,需要建水循環冷卻系統,園區了解之后二話沒說,一周時間辦妥了修筑冷卻設施用地等審批手續。”劉士孔說。
這一切的發展便利和服務速度,離不開中新蘇滁高新區企業發展服務中心(以下簡稱“企服中心”)的創新與擔當。成立于 2021年7月的“企服中心”,通過借鑒和推廣蘇州工業園園區企業服務模式,來不斷提升自身的營商服務環境。
中新蘇滁高新區目前入駐企業有200余家,為精準了解企業發展中遇到的問題,“企服中心”建立每周進企業走訪常態化聯系機制,對園區企業進行網格化管理,每個網格有專人上門對接。
安徽天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20年,是一家從事高阻隔包裝材料研發及生產的企業。企業負責人說,成立之初,因為產值沒有上來,無法獲得銀行貸款,企業發展遇到了資金難題。后來通過企服中心的一對一貼身服務,幫助企業順利拿到了銀行貸款。“非常感謝‘企服中心’的無微不至地關心,5000萬元的貸款解了企業的燃眉之急。”提起這件“往事”,該企業負責人記憶猶新。得益于園區良好的營商環境,目前該企業正準備將外地的工廠全部搬遷至滁州發展。
類似安徽天加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遇到的無固定資產抵押等貸款困難,在此之前,園區就已經謀劃了相關解決辦法。
“中心常態化開展銀企對接,建立企業‘白名單’,目前已協助32家中小微企業獲批貸款金額1.4億元。”企服中心主任甘瀾介紹,“企服中心”與工商銀行、皖東銀行、徽商銀行,及市擔保集團合作,開發上線“園區e貸”金融產品,為園區107家科技型中小企業提供10億元授信額度。
“企服中心”成立以來,累計走訪企業1305家次,收集解決問題1305件,重點推動解決了贏創醫療2020年增值稅尚余120萬元的退稅款、信聯食品員工租賃宿舍水費糾紛、茶花家居因疫情減員申請提前退租和午星精密廠房改造保證金40萬元的退還款等問題。
與此同時,“企服中心”依托技術手段,打造信息平臺,實現企業服務的精準高效。“企服中心”借鑒蘇州工業園區經驗,上線運行了線上企業服務平臺,通過搭建“政策計算器”“企業服務超市”,為企業進行精準畫像、智能匹配,實現了政策找“企”、個性定制。
“引入本地及長三角優質服務資源,企服超市已入駐第三方中介機構108家,金融機構16家,上線各類金融產品78項。”甘瀾如數家珍。目前線上企業服務平臺還整合發布了3個相關局辦6個條線的35項獎補申報政策,實現100%線上受理、無紙化申報,兌現獎補資金3819萬元,較上年增加49%。此舉,為企業節約時間成本50%以上,節省交通、人力成本40%以上。
服務效果怎么樣?企業最有發言權。
從遞交申請材料到注冊辦證,僅用了一天的時間,后期從資金、用工到項目申報,園區始終貼身服務。“2017年企業落戶滁州以來,感受最深的是‘心貼心’‘保姆式’服務和讓人敬佩的滁州速度”。回想起企業落戶時的場景,意特利(滁州)智能數控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士孔感慨地說。
2023年,中新蘇滁高新區將繼續
不斷創新服務機制,提升為企服務水平
以高質量服務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推動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