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是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的要求,也是國家“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建設的重點方向。近日,中新集團旗下中新綠發控股子公司蘇州工業園區中法環境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法環境”)投資、建設和運營的園區污泥處置及資源化利用項目(簡稱“污泥處置項目”)獲評生態環境部首批工業園區減污降碳協同增效典型案例。
項目鳥瞰圖
污泥處置項目是蘇州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循環經濟產業園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自2011年5月正式投運以來,實現了園區市政污泥日產日清,累計安全環保處置污泥約149萬噸,產生生物質燃料31萬噸,按熱值計算,節約15萬噸標準煤,減排二氧化碳39萬噸。項目在建設規劃、工藝節能、精細化管理等方面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成效明顯。
處置后產生的干污泥
建設規劃
遵循“產業協同、循環利用”的理念,選址位于熱電廠內,緊鄰污水廠,最大程度縮短運輸距離,實現三廠之間資源共享、協同發展。項目利用熱電廠的余熱蒸汽把污泥干化為生物質燃料送至電廠焚燒發電,產生的高品質蒸汽冷凝水回到熱電廠循環利用;污泥干化產生的廢水專管送回污水廠處理達標后排放,廢氣送至熱電廠焚燒爐作為助燃氣焚燒,減少廢水廢氣自行處理的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徹底解決二次污染。
工藝節能
遵從“節能低耗、安全環保”的理念,采用高水平的二段法干化工藝處理污泥,一段產生的廢熱回用于二段干化,經過能量的兩級梯級利用,能耗比普通工藝節省40%以上。
精細化管理
引進制造業管理理念,通過精細化管理,做到生產管理標準化、現場管理精細化;實行質量、環境、安全、能源四標一體認證,堅持“PDCA(計劃、執行、檢查、處理)”管理原則,持續改進,生產消耗持續下降,每噸污泥處理平均消耗蒸汽約0.62噸,較設計值降低30%以上,在同行業中處于領先水平。
今年2月,中法環境0.85MW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并網,年發電量約85萬度。中法環境綠電使用比例提升、能源結構獲得優化,年減排二氧化碳排放約800噸,生態效益顯著。
未來,中新集團將繼續堅持以綠為核,立足綠色發展方向,搶抓機遇、發揮優勢,加快新能源、新環保業務發展,強化園區綠色賦能。